固收产品|“固收+”市场回暖,新发产品关注港股投资机会:2025Q2盘点与展望
文|闻天 王亦琛 唐栋国 赵文荣
2025年二季度末公募“固收+”基金规模回升至1.73万亿元。业绩方面,2025H1 “固收+”基金普遍实现正收益。新发产品方面,2025H1大部分新发“固收+”产品基准中权益敞口保持在15%以内,且普遍包含港股市场指数。配置方面,“固收+”基金股票仓位无明显变化,转债仓位稍有下降,二级债基与偏债混合型基金均大幅加仓银行、非银金融行业。2025年以来,公募固收与混合类FOF注重利用商品基金、QDII基金、长久期债券ETF等工具构建多资产配置策略。
▍行业格局及发展:公募固收类基金总规模达11.24万亿元,“固收+”基金规模持续回升。
二季度末公募固收类基金管理规模与管理份额分别为11.24万亿元和9.85万亿份,相较2025年一季度末均小幅回升。主动纯债型基金、债券指数型基金、“固收+”基金规模均呈现不同幅度增长。其中,“固收+”基金总规模达1.73万亿元,2025年以来规模持续回升。从细分品类上看,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和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固收+)规模提升较大(二季度规模环比依次上升4.04%、18.84%)。银行理财与公募固收与“固收+”类FOF基金(偏债型、平衡型和债券型)规模2025年上半年亦有所增长。
▍固收类基金业绩盘点:2025H1“固收+”基金普遍正收益,可转债基金收益表现亮眼。
2025年上半年,“固收+”基金普遍正收益。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偏债混合型基金和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固收+)收益率平均值依次为2.03%、2.01%、1.90%,产品普遍实现正收益。2025年上半年受益于转债估值上行,可转债基金收益表现亮眼,可转债基金收益率中位数为7.16%,超过75%的产品净值增长率普遍超过5%。银行理财业绩方面,2025年以来,纯固收产品业绩(年化收益率为3.19%)优于公募固收基金整体水平,“固收+”产品(年化收益率为3.11%)业绩逊于公募二级债基与偏债混合型基金整体水平。
▍固收新发基金市场:上半年新发规模达2498亿元,“固收+”基金发行回暖,新发产品权益敞口普遍偏低且基准普遍包含港股市场指数。
发行规模最高的三家基金公司为建信基金、宏利基金、大成基金。2025年上半年“固收+”基金发行占比有所提升。新发产品方面,2025上半年的发行情况来看,有18只产品发行规模超50亿元,其中8只为中长期纯债型基金,9只为被动指数型基金,1只为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固收+”基金新发方面,大部分新发产品基准中权益敞口保持在15%以内,且普遍包含港股市场指数。
▍基金资产配置:大幅加仓银行、非银金融行业。
2025年二季度,“固收+”基金股票仓位无明显变化,转债仓位稍有下降。偏债混合型基金转债仓位下降0.2个百分点至7.1%,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转债仓位下降0.2个百分点至9.4%,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仓位下降0.4个百分点至11.2%。偏债混合型基金加仓幅度靠前的行业为银行、非银行金融及医药行业,分别加仓2.78、1.54与1.26个百分点。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加仓幅度前三的行业依次为银行、非银行金融及通信行业,分别加仓4.05、2.33与1.16个百分点。
▍固收与“固收+”类FOF重仓:2025年以来注重多资产配置,重仓产品与一季度末无明显差异。
统计本期(2025年二季度,下同)债券型、偏债混合型和平衡型FOF基金前十大重仓情况,按照重仓次数统计,第一大重仓产品为华安黄金ETF;此外,前十大重仓产品中有两只为国际(QDII)债券型基金,三只债券指数型基金。整体来看,公募固收与混合类FOF开始转向发挥FOF投资的优势,利用商品基金、QDII基金、长久期债券ETF等工具构建多资产配置策略。
▍风险因素:
市场系统性风险;政策、监管规则超预期变动;行业实际发展不同程度偏离主观判断。
来源:中信证券研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