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资讯丨资管行业日报2025年9月22日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

资管资讯丨资管行业日报2025年9月22日

监管动态

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更好支持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来源:中证金牛座

摘要:9月15日至17日,金融监管总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云泽赴江西、安徽调研。李云泽强调金融监管总局将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安徽,李云泽走访了安徽创新馆,并实地调研了清洁能源、量子科技、集成电路等有关企业和科研项目开展情况。强调抓好科技金融“四项试点”,探索发展科技保险,高质量服务“两重”建设,持续健全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系,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市场动态

5家保险资管上半年合计赚超38亿元 第三方业务成转型选择

来源:中国经营网

摘要:据《中国经营报》记者统计,截至目前,包括人保资产在内已有5家保险资管机构披露了半年报。得益于资本市场回暖、险资扩容和保费增长等多重利好因素,上述5家保险资管机构合计实现营业收入77.8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78%,合计实现净利润38.8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0.72%,整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不过,记者同时注意到,无论是从业绩增长幅度来看,还是从营收、净利体量来看,保险资管机构内部分化趋势明显。

险资配置A股行业ETF规模已翻倍,电子行业ETF持仓总规模最大

来源:界面新闻

摘要:A股“慢牛”至今,险资也在悄然提高风险偏好。与此同时,险资也在加大权益市场的布局。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我国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突破36万亿元,达36.23万亿元,同比增长17.4%。其中,财产险股票投资占比8.33%,人身险股票投资占比8.81%,分别环比提升0.77、0.38个百分点。除了直接投资股票,险资借道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入市的趋势愈发显著。中信建投策略分析师夏凡捷对界面新闻表示,对于A股来说,保险资金等中长期资金配置周期较长,投资思路稳健,在过去几年中对市场的影响力不断上升,正在成为A股市场的基石。

展开全文

险资“举牌潮”再起:保险巨头为何“互买”?

来源:金融博览财富杂志

摘要:2025年险资“举牌潮”再现,截至8月底,保险公司举牌上市公司近30次,创近年新高。中国平安成主力,多次举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农业银行等银行H股及中国太保、中国人寿H股。险资举牌保险同业,一方面是财务性投资,看中保险股高股息、低波动特点,延续稳定高收益策略;另一方面,新会计准则下,高股息股票可确认为FVOCI,股息分红计入投资收益,平滑利润波动。此外,政策引导保险资金增加权益投资规模,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也为险资举牌提供了支持。

发行热度加温!银行理财为何瞄准指数型产品?

来源:国际金融报

摘要:随着被动指数投资策略崛起,银行理财机构也纷纷发力布局指数型理财产品。目前处于待售、募集和存续的相关理财产品共有116只,发行机构包括12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多只产品业绩表现亮眼。受访专家指出,指数型产品具备透明度高、费率低廉、风险分散等优势。发展指数型产品有利于拓宽产品收益来源,增强产品收益弹性,但市场接纳度仍然有待提升。

权益市场回暖提升混合类理财产品收益

来源:上海证券报

摘要:近期,多只以权益类资产作为重要配置方向的混合类理财产品业绩表现亮眼。有多只混合类理财产品自成立以来的年化收益率超过10%。与其他理财类型相比,混合类理财产品的优势主要是可配置资产范围较广,策略灵活度较高,可以有效捕捉不同大类资产的行情。在业内人士看来,混合类理财产品表现较好,得益于抓住了股票市场回暖带来的盈利空间。后续银行理财子公司可以从产品设计、风险控制和客户定位三方面对混合类理财产品进行优化与创新。

低利率环境存款“搬家”,购买“固收+”理财要关注哪些问题?

来源: 界面新闻

摘要:在低利率环境下,存款“搬家”现象显现,投资者转向“固收+”理财产品。这类产品以固定收益资产为底仓,搭配部分权益类资产,兼具收益性和稳定性。然而,投资者在购买时需注意以下问题:一是要明确自身的风险偏好,选择与之匹配的产品,避免盲目跟风;二是仔细阅读合同内容,关注其中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例和范围,如可转债等风险较高的资产配置情况;三是要关注理财产品的管理人和投研团队的专业能力,因为这直接影响产品的收益表现。同时,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应加强合规内控,避免营销动作变形,确保将合适的产品销售给合适的客户。

公募费率改革影响债基投资 银行理财“喜忧参半”

来源:上海证券报

摘要:伴随公募基金费率改革第三阶段正式落地,公募债基“7日免赎”成为历史,短期赎回成本将提升,这对于大量配置债券的银行理财而言,可谓“喜忧参半”。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获悉,银行理财公司“喜”的是相比于债基,理财产品不收赎回费,流动性优势凸显;“忧”的则是自身投资债基交易成本提高,原来高频申赎债基的操作行不通了。银行业分析师认为,银行理财配置公募基金的模式,将从“短期套利,流动性对冲”转向“长期持有,工具化使用”。叠加低利率环境,加强权益投资以增厚收益对于银行理财公司而言愈发重要。银行理财公司应加强自身权益投资能力或与公募机构合作,增强产品的收益稳定性和满足投资者多元化需求。

宏观经济

2025年9月22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摘要: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5年9月22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0%,5年期以上LPR为3.5%。以上LPR在下一次发布LPR之前有效。

央行公告,14天期逆回购操作规则,即日起调整

来源:中国证券报

摘要:9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发布公告称,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更好满足不同参与机构差异化资金需求,即日起,公开市场14天期逆回购操作调整为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操作时间和规模将根据流动性管理需要确定。从招标方式看,14天期逆回购采用美式招标。梳理近期央行工作可以发现,这是强化7天期逆回购政策利率地位的又一举措。此外,此次启动并调整14天期逆回购操作,是对央行流动性管理工具箱的进一步优化。专家表示,未来央行可根据流动性形势和机构需求情况,灵活搭配长、中、短期操作品种,平滑资金投放和回笼节奏,流动性管理将更加精准高效。

市场对央行重启国债买卖操作预期升温

来源:证券日报

摘要:近日,债市出现较大波动,引发了市场广泛关注。其中,备受关注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重新回到了1.8%上方。与此同时,市场对于中国人民银行重启国债买卖操作的预期再度升温。广发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倪军表示,考虑到长债利率快速上行风险,央行宏观审慎监管下可能会有一定呵护,或加大流动性投放、或重启国债买卖、或引导金融市场利率下行,政策决策的关键可能在于长债利率的上行速度。

国家外汇局:8月外资总体净买入境内股票和债券

来源:中证金牛座

摘要: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斌9月19日就2025年8月外汇市场形势答记者问时表示,8月我国外汇市场平稳运行。李斌进一步分析,一是外汇市场交易保持活跃。8月,企业、个人等非银行部门跨境收支1.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8%。其中,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跨境收支均有所增长,跨境贸易和投融资稳步发展。二是外汇市场供求总体平衡。8月,跨境资金净流入32亿美元,银行结售汇顺差146亿美元。分项目看,货物贸易资金净流入保持稳定,外资总体净买入境内股票和债券,服务贸易和投资收益资金净流出由季节性高位回落。总的来看,当前我国外汇市场交易活跃,外汇供求基本平衡,市场预期保持稳定。

美联储降息催化全球资产配置再平衡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