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资讯丨资管行业日报2025年9月5日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

市场动态
险资LP“跑步”进入股权投资市场 挑选GP有三大考量
来源:证券时报
摘要:近期,险资作为有限合伙人(LP)加速进入股权投资市场,显示出对这一领域的高度关注和投资热情。在挑选普通合伙人(GP)时,险资主要考虑三大因素:一是GP的投资策略和业绩表现,包括过往的投资回报率和项目成功率;二是GP的团队实力和专业背景,尤其是团队成员的行业经验和投资管理能力;三是GP的风险控制能力,确保投资项目符合险资的风险偏好和合规要求。通过这些考量,险资希望在股权投资市场中实现资产的多元化配置,获取长期稳定的收益,同时推动股权投资市场的健康发展。
险资最新重仓股出炉!这一行业受青睐
来源:中国证券报
摘要:随着A股上市公司半年报披露完毕,险资最新重仓持股情况逐渐清晰。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险资共出现在超700只个股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从行业来看,险资对银行股较为青睐,按持股数量统计,前十大重仓股中有六只为银行股。此外,险资对交通运输、通信、公用事业等行业的持股数量位居前列。展望三季度,多家保险机构表示,将持续优化权益投资结构,重点关注高股息、新质生产力等方向。
青睐红利股!千亿元险资私募基金持仓曝光
来源:国际金融报
摘要:随着上市公司半年报披露完毕,险资系私募基金的持仓路径得以浮现。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鸿鹄基金已至少出现在7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东名单中,市场关注的鸿鹄基金二期、三期也均已现身。在分析人士看来,保险资金作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伴随政策支持和利率下行的客观趋势,通过私募基金形式加大二级市场股票投资,有望改善长期投资组合结构,夯实分红险的分红基础,进而成为真正的“耐心资本”,提升资产负债水平。
展开全文
透视险资最新仓位图谱:持仓市值超1.57万亿,私募大基金狂买“中字头”
来源:蓝鲸财经
摘要:截至2025年上半年,险资持仓市值超过1.57万亿元,显示出其在资本市场的重要影响力。其中,私募大基金对“中字头”股票表现出浓厚兴趣,大量买入相关股票。这一趋势反映了市场对“中字头”股票价值的认可,以及险资在资产配置中对优质资产的偏好。险资的持仓结构也显示出其在不同行业和板块的布局,通过多元化投资策略,险资在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同时,也为市场稳定提供了支持。
华泰证券:第二季度长线资金对低位内需品种关注度开始回升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摘要:华泰证券指出,2025Q2,长线资金延续高股息策略的基底配置思路,在持仓结构调整上呈现“科技为矛,消费为盾”的特征:1、高股息仍是长线资金稳定收益的主要基底,但资金在红利内部高切低,2025Q2险资、汇金止盈拥挤度高位银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板块;2、资金通过增持具备强产业趋势的科技板块增强组合收益弹性,险资、汇金Q2增持了TMT及军工相关ETF,QFII重点加仓AI等方向标的;3、此外,长线资金对预期押注程度不高的低位内需品种关注度开始回升,汇金左侧布局白酒品种,险资、社保基金加仓大众消费。
现金流ETF(159399)盘中净流入超6000万份!资金积极布局,关注现金流布局价值!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摘要:根据Wind数据,现金流ETF(159399)实时盘中净流入6300万份,资金抢筹现金流资产。光大证券表示,国内政策在去年9月后逐步转向基本面与流动性驱动,政策力度虽有所克制,但仍保持积极,如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推动消费补贴、优化保险资金入市规则等。政策制定者在发力节奏和空间上留有余地,以应对可能的外部极端风险,同时避免短期过度刺激对中长期经济转型目标造成干扰。政策的灵活性和前瞻性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五大险企上半年投资成绩:股票配置“乘势跃升”,规模增长近29%
来源:环球网
摘要:2025年上半年,五大险企(国寿、平安、太保、新华、人保)的投资资产规模达14.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5.7%。股票配置规模增长近29%,权益类投资占比提升至21.9%,较年初增加2.5个百分点。国寿权益类投资占比22.4%,平安提升至23.5%,太保提升至18.7%,新华提升至23.8%,人保提升至24.6%。股票投资收益显著,国寿、平安、太保、新华、人保的总投资收益率分别为3.7%、3.4%、3.5%、3.6%和3.3%。险企通过优化投资组合,把握市场机遇,实现了投资收益的稳健增长,展现了在低利率环境下的投资韧性。
存续规模分化!理财公司如何应对“存款搬家”?
来源:国际金融报
摘要:随着市场环境变化,理财公司面临“存款搬家”现象,即投资者将资金从传统存款转向理财产品。文章指出,当前理财公司存续规模出现分化,部分公司规模增长,而另一些则面临资金流出。为应对这一挑战,理财公司需采取多种策略:一是优化产品结构,推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理财产品;二是加强风险管理,确保产品收益稳定;三是提升服务质量,增强客户粘性;四是加大投资者教育力度,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通过这些措施,理财公司可更好地应对“存款搬家”现象,实现稳健发展。
小行理财子发力明显 头部保险资管净利大增
来源:21经济网
摘要:2025年上半年,资管行业呈现分化态势。中小理财公司规模快速增长,如法巴农银理财等4家公司增速超30%。但大行理财子公司普遍增长乏力,建信理财、农银理财等出现负增长,仅中邮理财增速达18.56%。券商资管子公司整体好转,华泰证券资管营收超10亿元,净利润居首。保险资管公司中,国寿资产营收和净利润均排第一,泰康资产、人保资产净利润增长显著,但太保资产营收和净利润下滑。
宏观经济
央行出手:10000亿元!明日注入市场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摘要:9月4日,央行发布公告称,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2025年9月5日将开展10000亿元、期限为3个月(91天)的买断式逆回购操作,这相当于对当日到期的10000亿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的等量续作。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王青预计,9月央行会延续此前3个月的买断式逆回购加量续作模式。此外,9月还有3000亿MLF到期,央行也可能加量续作。这意味着央行将综合运用MLF和买断式逆回购政策工具,持续向市场注入中期流动性。这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助力政府债券发行,同时释放数量型政策工具持续加力信号,显示货币政策延续支持性立场。
央行开展10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
来源:证券日报
摘要:9月4日,央行开展了10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期限为7天,中标利率为2.00%。此次大规模逆回购操作旨在增加市场流动性,稳定资金面,缓解市场资金紧张局面。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9月份存单到期压力依然较大,叠加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压力,在维持流动性充裕诉求下,央行可能会延续今年6月份以来买断式逆回购净投放的操作模式,不排除央行后续超额续做6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的可能性。
央行国债买卖操作重启升温,去年曾释放万亿流动性
来源:第一财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