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资讯丨资管行业日报2025年10月13日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

险资前三季度超9成权益资管产品正收益 最高收益超80%

摘要:在今年前三季度资本市场持续向好背景下,险资权益投资也表现不俗。Wind数据统计显示,今年前三季度,260多款保险资管权益类产品平均收益率约24%,超过沪深300约18%的涨幅;其中,超9成产品实现正收益,14款产品收益率超过50%,科技、医药等主题产品收益率表现较好。展望后市,科技主题依旧是险资权益资产配置的重要主线。上海一家大型险资机构权益投资相关负责人表示,资产配置结构上,坚守泛科技主线地位不变,向估值相对低位的半导体设备、AI端侧和应用等切换。

租赁型不动产缘何成险资“心头好”

来源:证券日报

摘要:文章指出租赁型不动产成为险资“心头好”的原因。一是其性价比优势,受房地产市场调整影响,部分资产估值回落,核心地段优质项目出租率高、租户结构稳定,资产价格合理,且无需承担新建项目风险,能产生现金流,符合险资“求稳”偏好,还可能带来“租金+增值”双重收益。二是其长期属性与险资“负债基因”匹配,险资资金来源久期长,租赁型不动产租约长,能提供持续稳定现金流,对冲短期市场波动风险。三是租赁型不动产“募投管退”闭环成形,退出渠道畅通,险资可通过参与公募REITs战略配售或内部资产管理平台实现退出。此外,险资与租赁型资产的结合推动市场构建良性生态,但险资也需注意市场分化、运营管理等风险。

前三季度调研超1.4万次,科技成长股成险资布局焦点

来源:证券之星

摘要:今年以来,险资密集调研上市公司,为中长期投资蓄力。Wind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险资机构(包括保险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共计调研A股上市公司14128次。仅第三季度,保险以及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合计调研A股上市公司4348次,显示出险资对权益市场的关注度持续升温。业内人士认为,频频调研A股上市公司,与险资正在积极寻找投资机会紧密相关。在“拉长考核周期”与“新质生产力”双重政策东风下,险资对科技类上市公司的调研与布局或将持续深化。

三季度1653只保险资管产品 “成绩单” 盘点,权益类产品霸榜,最高区间回报达73%

来源:财联社

摘要:2025年三季度,保险资管产品整体表现亮眼。财联社据Wind数据统计,三季度有净值统计的1653只保险资管产品中,近八成产品的区间净值实现了正增长,其中权益类产品更呈“霸榜”现象。相比之下,传统的“压舱石”固收类产品虽然也受益于稳健的宏观环境,实现了平稳增长,但其收益弹性远不及权益类产品。混合类产品则表现分化,其最终收益高度依赖于组合中权益资产的配置比例和投研能力。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三季度保险资管产品的亮眼表现,本质是市场整体强劲复苏与增长态势的直接映射,而权益类产品的“统治级”表现更是这一趋势的核心特征。

优化制度满足多元需求 港股市场磁吸力提升

展开全文

来源:中证金牛座

摘要:港股市场近期热度攀升,险资积极参与其中。截至10月10日,港股IPO数量较2024年同期增加23起,医疗保健、信息技术等“新经济”领域企业成上市主力。“A+H”模式吸引力提升,价差收窄,上市条件更灵活。险资频繁现身港股IPO项目,如泰康人寿、中国太保参与紫金黄金国际等公司基石投资。港交所优化IPO定价及公开市场规定,提升市场吸引力。展望四季度,更多资金或流入港股,德勤预计全年融资规模达2500亿港元至2800亿港元。

国民养老保险拟再次增资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摘要:10月11日,北京产权交易所披露信息显示,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拟实施增资扩股项目,计划发行不超过4.71亿股,征集不超过5家投资方。这是继2024年年底成功引入德国安联为战略投资人之后,国民养老保险第二次进行增资扩股。分析人士向记者指出,近年来在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保险公司股权的案例并不少见,但像国民养老保险这样计划一次性引入多家新股东的做法,在行业内仍较为罕见。这也充分体现了市场对养老金融赛道发展前景的积极看好。

银行理财大举配置科创债ETF

来源:上海证券报

摘要:随着第二批14只科创债ETF集体上市,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理财资金正成为这一创新债券品类的主力配置力量。最新数据显示,多家银行系理财机构已大举入场,通过科创债券ETF实现收益与流动性的平衡。业内人士表示,流动性管理需求、分散风险诉求及政策导向共同驱动理财公司加码布局,推动科创债ETF从“创新起步”迈向“规模扩容”。与此同时,机构也提醒,科创债ETF虽具配置价值,但仍需警惕成分券波动与信用风险。

部分信托公司债券交易业务开展排查,正逆回购超限风险引关注

来源:中证金牛座

摘要:10月11日,中国证券报·中证金牛座记者获悉,部分信托公司接到监管要求,对债券交易业务内部制度建设及正逆回购金额是否超限等情况开展排查。据了解,此次排查主要围绕两大方面展开。一是公司是否按照《通知》制定了内部制度,是否在系统内设置相应指标以进行监测;二是公司2024年至今有无超限(逆回购金额超前一日净资产的90%、100%,正回购金额超前一日净资产的70%、100%)情况发生,如有,需提供产品名称、资产余额、发生日期、指标值。某公司标品部门相关人士称,近年来,信托公司承接了大量银行理财资金,主要进行国债逆回购的现金管理。随着银行理财规模持续增长,业务体量不断扩大,现以“上一日净资产”为基准是否仍符合实际业务需求,值得探讨。该人士认为,可能以“当日净资产”作为监测基准更贴合市场实际运行情况。

宏观经济

人民银行开展1160亿元逆回购操作 公开市场实现净投放1160亿元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摘要:人民银行10月11日公告称,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了1160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4%。今日公开市场有0亿元逆回购到期,净投放1160亿元。天风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谭逸鸣发布的研报认为,10月资金面或延续“先松后紧”的季节性特征。上旬在财政支出释放、节假日现金回流及中长期流动性累积效应下,资金利率有望保持平稳;但进入月中后,扰动因素逐渐增多。国债集中发行与中长期工具到期叠加税期走款、跨月需求上升,高息定存到期“搬家”及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地等因素,均可能阶段性推高资金波动。

美联储10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98.3%

来源:财联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