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资讯丨资管行业日报2025年9月17日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

资管资讯丨资管行业日报2025年9月17日

市场动态

上半年“大赚”,险资买了啥

来源:经济网

摘要:2025年上半年,险资投资收益全线走高,拉动利润增长显著。五大上市险企合计实现净利润1781.93亿元,日均赚约9.84亿元。其中,中国人寿投资收益同比增长317%,新华保险投资收益同比暴增1842%。险资重点配置银行股,截至二季度末,险资在A股的前五大重仓行业分别是银行、保险、电信、电力和交通运输。此外,险资举牌次数达29次,创2015年以来新高,其中银行板块最受青睐。展望下半年,险资将继续关注高股息股票和新质生产力板块的投资机会。

险资加仓哪些ETF

来源:金融界

摘要:2025半年报的前十大持有人信息显示险资主要增持中盘宽基和科创/创业板宽基ETF,减持大盘宽基ETF。上周ETF市场仍然延续宽基ETF净流出、行业主题ETF净流入的格局。宽基ETF中,跟踪科创50指数的ETF净流出66亿元。行业主题ETF中,非银金融、电力设备和医药生物行业ETF以及新能源主题ETF的净流入额均在80亿元以上,有色金属、基础化工等行业ETF净流入额超过30亿元,半导体和人工智能ETF净流出相对较多。近两周有27只ETF产品新启动认购,其中14只科创债ETF均1日结募,其余产品中包括5只跟踪科创/创业板的宽基或主题ETF和2只港股通主题ETF等。境内绝对收益ETF模拟组合今年以来上涨7.44%,上周收益0.58%。

【长江策略戴清团队】“长钱”入市进行时:险资将如何重塑A股格局?——“重估牛”系列之资金篇

来源:新浪财经

展开全文

摘要:险资运用余额增速稳步上升,2024年三季度至今维持在17%附近,2025年险资持有股票规模同比延续大幅上升。2025年至今,险资持有股票、基金占比稳步回升至13.05%,债券占比接近50%。2025Q2险资环比增持银行、非银金融、传媒、建筑装饰等行业,减持房地产、食品饮料等。文章还测算未来10个季度险资持有股票、基金规模累计增量约3.37万亿至4.15万亿,有望重塑A股格局。

险企接连发行境外可转债,跨境融资成“补血”新思路

来源:北京商报

摘要:上市险企赴境外发债融资步履不停。9月16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近日,中国太保发行可转债吸引了市场的关注。中国太保发行港元H股可转债,在零息前提下,最终实现溢价发行,融资规模155.56亿港元。此前,中国平安同样发行了H股可转债。在利率维持低位、全球资本寻求优质资产的背景下,这种“无息借钱还溢价”的融资模式,正在成为险企在资本市场募资的新渠道。

中国太保:股东上海国际拟无偿转让公司股份超6000万股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摘要:9月15日晚间,中国太保发布公告称,公司股东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拟将其持有的该公司约5559万股A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0.58%)无偿划转至上海久事(集团)有限公司,将其持有的该公司1000万股A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0.10%)无偿划转至上海电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8月全国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指数:现金管理产品收益延续下行趋势

来源:新浪网

摘要:2025年8月,全国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指数显示,现金管理产品收益延续下行趋势。截至8月29日,现金管理类产品平均近7日年化收益率为1.32%,较7月31日下降4BP,较基期下降149BP。8月资金面整体稳健偏宽,资金利率低位震荡,下旬受税期等因素影响波动加剧。固收类产品收益方面,过去三个月投资收益为0.50%,较上月下降5BP;过去六个月投资收益为1.12%,较上月上升6BP。短期、中期和长期固收类产品收益均呈现不同幅度的升降变化。

宏观经济

财政部:更好发挥超长期特别国债作用,自上而下谋划重大项目

来源:财联社

摘要: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上作报告,介绍了2024年以来我国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资金管理及用途等情况。2024年我国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其中7000亿元用于“两重”建设,3000亿元用于“两新”工作;2025年发行1.3万亿元,8000亿元用于“两重”,5000亿元用于“两新”。报告指出,我国加强了项目管理和资金监管,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使用情况受到全过程监督,相关建设进展顺利,政策实施成效明显,为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和重点领域投资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下一步,财政部将更好发挥超长期特别国债作用,畅通信息共享渠道,统筹谋划重大项目,加强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做好还本付息资金安排。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求是》杂志发表文章表示:积极发挥大国引领作用 务实开展全球金融治理与合作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摘要: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求是》杂志发表文章强调,中国应积极发挥大国引领作用,务实开展全球金融治理与合作。文章指出,中国在全球金融治理中具有重要地位,应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合理、有效的国际金融体系。中国将积极参与国际金融规则制定,提升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组织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同时,中国将继续加强与各国的金融合作,推动多边和双边金融交流,促进全球经济的稳定与增长。此外,中国还将加强金融监管协调,防范跨境金融风险,为全球金融稳定贡献力量。

更大力度提振消费扩大内需 9部门提出19项措施激发服务消费潜能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摘要:商务部等9部门近日印发《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从5方面提出19项具体措施,包括:开展“服务消费季”系列促消费活动;支持优质消费资源与知名IP跨界合作;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延长热门文博场馆、景区营业时间,优化预约方式,鼓励推行免预约;优化学生假期安排,完善配套政策。受访专家表示,《政策措施》旨在更大力度提振消费、扩大内需,具体措施充分展现出政策的全面性、创新性和前瞻性。随着相关政策的落地实施,我国服务消费市场有望迎来新一轮的繁荣发展,在支撑国民经济更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加丰富多彩、高品质的生活体验。

人民银行开展2870亿元逆回购操作 公开市场实现净投放400亿元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摘要:人民银行9月16日公告称,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了287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4%。当日公开市场有2470亿元逆回购到期,净投放400亿元。信达固收研究团队在一份报告中表示,总体来看,本周资金将面临多重扰动因素,且上半周压力更为突出,但买断式回购的资金投放也将带来一定的对冲,考虑央行在现有框架下相对宽松的态度未变,后续资金价格大幅波动的概率可能也相对有限,DR001可能不会持续高于1.4%。

挖掘中国资产投资机会 外资下半年以来调研A股公司近1800次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