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资讯丨资管行业日报2025年10月23日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
市场动态
保险资金“长钱长投”助科创发展
来源:经济日报
摘要:保险资金凭借规模大、期限长、来源稳定的优势,积极践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助力科技创新发展。其特性与科技创新项目需要长期资本支持的特性高度契合,尤其适合支持半导体、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硬科技领域。近年来,监管政策持续推动保险资金服务科技创新,拓宽权益投资空间,引导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力度。保险资管机构通过直接投资、间接投资以及“股、债、基、另类”多资产类别的协同发力,为科技创新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支持。同时,保险资管机构也在不断强化投研能力建设,优化投资策略,注重安全边际,提升投后管理能力,以平衡风险和收益。
险资再度增持银行股热情或将持续
来源:金融时报
摘要:险资对银行股的增持热情再度升温。据《金融时报》统计,截至目前,险资已累计举牌33次,其中银行股15次,占比近50%。10月10日,平安人寿增持招商银行H股,中国平安增持邮储银行H股。业内人士分析,银行股高股息率、稳定收益以及估值低位等优势,使其成为险资配置的理想选择,尤其在利率下行环境下,其分红优势愈发凸显。此外,监管部门鼓励险资作为长期资本入市,新会计准则也促使险企配置高股息资产以平滑利润波动。今年险资入市步伐加快,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我国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突破36万亿元,人身险公司、财产险公司股票投资余额较去年底增长26.38%。
杭州“六小龙”背后隐现数十家险资机构身影
来源:证券时报
摘要:杭州“六小龙”背后出现数十家险资机构身影。这些险资机构通过投资参与国资主导基金等方式,成为“六小龙”成员的二级到四级股东。据梳理,宇树科技、云深处科技、强脑科技背后至少有38家险资,其中27家险资间接投资宇树科技,25家险资间接投资云深处科技,14家险资同时投资这两家企业。这表明险资积极投身科技创新投资领域,不再局限于成熟期企业投资。
偏好新经济领域 险资加速掘金港股
来源:北京商报
摘要:今年以来,险资加速掘金港股,成为港股IPO市场的重要力量。数据显示,已有7家险资机构以基石投资者身份参与7家公司港股IPO配售,认购金额约34.4亿港元,是去年全年的3倍多。险资参与港股IPO基石投资,一是因为其规模庞大,港股新经济企业可提供稳定收益标的;二是港股估值处于低位,科技、消费等板块具备长期投资价值;三是政策鼓励中长期资金入市。险资更偏好科技、消费、新能源等新经济领域,如汽车、家用电器、半导体等行业。但险资也面临汇率波动、跨境资本流动冲击以及新股锁定期带来的风险。
展开全文
险资切换赛道,拥抱消费ETF!背后的信号你读懂了吗?
来源:界面新闻
摘要:今年以来消费赛道表现惨淡,但四季度险资等资金开始涌入消费ETF。汇添富中证主要消费ETF上周前3日吸金超10.7亿元,规模超209亿元,华安国证港股通消费ETF完成募集,募集资金达6.39亿元。此前消费ETF整体卖不动,而近期资金切换赛道,因消费板块需求刚性、现金流稳定,防御属性凸显,是年底锁定收益的体现。社保基金、险资等配置权益资产比例提升,险资投向消费领域企业比例将提升至20%。投资者可根据自身风格选择不同类型的消费基金,传统消费基金更稳健,新消费基金回报更高但风险也大。
业绩超预期持续催化 保险股行情不断升温
来源:证券时报网
摘要:10月21日,保险股再度集体拉升。10月14日以来,A股保险板块累计涨幅达9.1%,其中中国人寿A股涨超12%,H股涨超15%。近日新华保险、人保财险、中国人寿相继发布业绩预增公告,成为这轮保险股上涨的引擎。多位分析人士认为,上市保险公司“业绩增长超预期”的重要原因,一是股市向好提升了保险资金投资收益,二是负债端产品转型加快以及成本优化。
黄金巨震,险企如何看后市?平安产险内部人士:已配置黄金额度的50%
来源:界面新闻
摘要:2025年黄金市场剧烈波动,但险企积极投资黄金。今年2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通知,允许10家试点保险公司开展投资黄金业务试点,投资比例不超过上季末总资产的1%。中国人保财险、中国人寿等多家险企已快速跟进并完成首笔交易。平安产险已配置了可配置额度50%的黄金。险企看好黄金的中长期价值,认为其可分散风险、优化资产配置,且本轮黄金上涨逻辑与历史不同,核心是对美元地位的质疑。
增量约1.4万亿元!第三季度银行理财规模大幅增长,业内预计全年高点有望达33.5万亿元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摘要:2025年第三季度,银行理财规模整体增长约1.4万亿元,9月末达32.1万亿元。其中,7月增长2万亿元,9月环比下降8500亿元。9月环比下降主要因季末考核、假期持现需求上升、权益市场分流资金等短期因素。10月后,随着考核压力消解及流动性需求回落,理财规模有望修复。同时,“固收+”产品因收益优势受投资者青睐,预计全年规模增长有望突破1.4万亿元,整体理财规模或超33.5万亿元。
积极拥抱资本市场 银行理财公司优化权益投资布局
来源:中国证券报
摘要:政策红利持续释放,银行理财正加速成长为资本市场战略性中长期力量。今年以来,银行理财公司依托监管政策拓宽入市通道,以含权产品创新对接居民财富升级需求,通过多元投资布局提升权益资产配置比重。展望“十五五”时期,在投研能力迭代与市场生态完善的支持下,理财资金入市有望实现“规模扩容+产品多元”的双重突破,为资本市场稳定运行注入更持久的动能。
低利率倒逼银行理财转型,海外配置与多元策略成破局关键
来源:华夏时报网
摘要:在低利率环境下,银行理财行业面临收益困境,正积极寻求转型。中银理财董事长黄党贵等多位理财公司高管认为,海外配置与多元策略是破局关键。一方面,跨境投资可赋能企业“走出去”,为理财产品增厚收益,捕捉全球市场投资机会,可通过互认基金、QDII基金等多种方式实现。另一方面,多资产、多策略成为资管行业大势所趋,理财行业加强多元资产配置,调优组合结构,扩充低相关性资产,利用资产间对冲降低产品净值波动,实现稳健回报。同时,“票息+杠杆”的传统盈利模式难以为继,银行理财需坚守差异化定位,走向“策略组合能力驱动”,打造多资产多策略组合投资与投资顾问服务模式一体化的增长模式。
做好“五篇大文章”
银行理财公司如何当好科创企业“护航员”?访光大理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景春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摘要:光大理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景春认为银行理财公司可凭借资金规模大、期限灵活、创新能力强、服务体系完善等优势支持科创企业,但也面临风险偏好矛盾、专业能力不足、流动性压力等短板。光大理财通过创新产品设计、金融工具创新、加强外部合作等方式解决短板问题,构建了“1+5”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形成“五看方法论”,坚持组合分散策略,为科创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自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以来,光大理财丰富科创类理财品种,加大科技创新主题债券投资,拓展专精特新科创贷附认股权业务,拥抱新质生产力,服务培育耐心资本,取得了显著成效。
宏观经济
中国人民银行:深化金融业高水平开放 积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
来源:微信-中国人民银行
摘要: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港澳台办公室)负责人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在“十四五”期间深化金融业高水平开放,积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通过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改革、在区域金融安全网中引入人民币融资工具等举措,提升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影响力。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在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中的权重提升至12.28%。同时,内地与香港金融合作持续深化,通过“债券通”“互换通”等机制创新,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和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支持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央行开展1382亿元逆回购操作 公开市场实现净投放947亿元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摘要:中国人民银行10月22日公告称,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了1382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4%。22日公开市场有435亿元逆回购到期,净投放947亿元。天风证券发布的研报认为,跨季后资金面再度进入低位低波的舒适状态,历史上的10月,资金面扰动主要集中在下旬,资金面往往受到税期走款和跨月压力的共振,而10月通常为缴税大月,税期走款规模相对更大。
国家外汇管理局:前三季度我国涉外收支总规模为11.6万亿美元 创历史同期新高
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
摘要:国家外汇管理局10月22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涉外收支总规模11.6万亿美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10.5%,跨境资金净流入1197亿美元,银行结售汇顺差632亿美元,均高于上年同期水平。今年以来,我国外汇市场运行稳健、预期平稳,表现出较强的韧性和活力。
美联储酝酿大动作
来源:上海证券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