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民都在爆买这些基金
01
又跌了,
虽然前天盘中突破了4000点,昨天收盘站上了4000点,量能也配合,成交重回2万亿上方。但今天还是跌了,上证指数收盘下跌0.73%,收于3987点,又回到了4000点下方。
没啥需要多解释的,还是参考2017年底的行情,跌跌撞撞中可能创新高,但大盘横在这里,调整不充分,要时刻警惕可能出现的回调。

板块上,
这只基金跟踪的是“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重仓行业以银行、交通运输(港口、海运)、保险、电信运营商、石油石化等为主,成分股平均PE7.28倍,平均股息率5.7%,虽然红利今年表现一般,但这些板块整体基本面还是不错的。

看行情的话,
展开全文
近期和成长指数明显互为跷跷板,如果担心成长板块回调的话,可能是个不错的避险方向。

成长板块砸盘是今天行情下跌的元凶,CPO(光模块)指数今天跌了3.98%。
看行情的话,已经反弹到前高的位置,“得而复失”比“失去”更痛苦,之前高点没跑的人,经历过前期的回调后,这次恐怕会跑的更坚决,这个位置的压力也就比较大。
再加上,光模块龙头刚公布的三季报业绩不及预期,今天的砸盘也在情理之中。

其他就是创新药、新消费和白酒了。
港股创新药、港股新消费曾经风光无限,但最近持续回调,今天又创新低。
白酒,箱装茅台批发价跌破1700元/瓶,散装茅台的批发价跌到1660元/瓶。
刚刚公布的三季报显示,贵州茅台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0.35%,净利润同比增长0.48%,罕见“零增长”,也难怪白酒最近表现这么差了,不知道能不能期待明年困境反转,或触底?

02
基金方面,继续总结三季报~
先借用券商的几张图,
仓位上,小幅加仓。
不过之前的熊市中,公募基金基本没咋减仓,进一步加仓的空间也有限。

行业和个股上,大幅加仓通信、电子、计算机,小幅加仓有色金属、传媒、新能源;家电、银行、食品饮料、汽车、公用事业等被减仓。
这和我们的体感是一致的,成长板块涨疯了,价值板块跌的让人抑郁。背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公募基金卖出价值,换成长。

在这个趋势下,主动权益基金对电子行业的配置比例来到25%的绝对高位,约是前几轮配置比例顶部的一倍左右,资金抱团报的更紧了。

对食品饮料行业的配置比例则加速下滑,已经从2021年顶部的19%降到最新的4%左右,再往下就是挑战2014年的最低配置比例了。

规模上,参照昨天的图,三季度基民整体行为是:1)赎回主动权益基金,可能是老基民的“保本出”;2)大幅申购“固收+”,可能是低风险偏好资金为了提高收益,借道“固收+”入市。

虽然主动基金整体被净赎回,但也有部分基金规模增长明显。主要是这些:

(1)不少重仓科技的基金份额增长都挺明显的。
中航机遇领航(韩浩)、中欧数字经济(冯炉丹)、永赢科技智选(任桀)、信澳业绩驱动(刘小明)重仓AI,三季度涨了80%左右,份额最少也涨了370%多。
不过大涨后,基金经理对AI的观点开始分化。
有提示风险的:
韩浩说,虽然AI 算力基本面维持着高景气度,但是经过三季度的上涨,该板块接连兑现了部分26年业绩预期和估值修复的逻辑,预计四季度波动率开始升高。

冯炉丹认为,AI板块整体估值已经不低,部分热门概念股的估值甚至包含了对未来多年高速成长的乐观预期。高估值意味着对业绩兑现的要求更为苛刻,未来行业波动也会加大。

也有坚定看好的。
刘小明认为,9月的震荡是在消化6-8月连续大涨后的筹码压力,北美AI产业基本面仍然向好,且在不断加速,AI产业还处在发展的中早期阶段。

任桀的观点是,1)全球旗舰模型正在通过不降价、限流、降规等方式进行实质性“提价“,AI 模型的商业模型正在跑通;2)相比23-25年大厂基于现金流投资,新云厂商掀起的举债投资、芯片与模型厂商的相互投资,可能会将全球 AI 算力投资推向更高水位;3)2027年CPO(光模块)和PCB(印刷电路板)行业还可能迎来新技术落地,他是坚定看好AI。

还有武阳,
我们之前的文章中说过,他大概8月中旬减仓了光模块,净值走势明显落后光模块指数,但9月后走势又较为一致,当时怀疑他是不是又加回去了。
答案揭晓,是又加回去了。三季报中说,在股价持续上涨的过程中察觉到一些风险因素,1)海外云厂商的资本开支依赖外部融资;2)供应链的瓶颈可能限制整个行业的增长;3)估值来到历史偏高位置;4)地缘政治等不可控的突发风险,因此减仓了。之后,反复确认这些风险因素相对安全可控后,又重新加仓。

其他知名基金经理,如莫海波、傅鹏博、胡中原等也继续看好AI。
莫海波的观点:1)海外算力板块,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来消化大涨后的交易层面的扰动;2)国产算力板块,自主可控的需求更加迫切,随着算力建设的持续推进,重点产品有望实现从0到1再到100的突破,带来业绩和估值的双击。

傅鹏博重仓AI,今年基金净值涨了68%,扳回了一局。三季报中他说,
1)依旧看好人工智能,板块短期较大涨幅引发了市场分歧,以及对科技巨头巨额资本开支所能产生的效益的担忧,但从时间维度看,行业或还在前期发展阶段。
2)组合的持仓也聚焦在PCB、光模块以及芯片国产化的个股。
3)对于创新药,他认为估值已经比较高,要精选个股。

胡中原也在高位减仓了一些AI,8月中旬后和大幅跑输CPO指数。但三季报显示,海外算力依旧是他重仓的方向,前四大重仓股分别是中际旭创、新易盛、胜宏科技、天孚通信。

总的来说,
1)三季度有不少基金经理卖价值,追AI,成长和价值因此走出了冰火两重天的劈叉行情。
2)大涨后,重仓AI的基金经理的担忧主要是行情波动加大,需要时间和空间消化前期的大涨。但对于行业前景还是持续看好,甚至有中途减仓的基金经理又把仓位加了回来。
(2)杨梦、范妍管的行业均衡型基金也被加仓较多。
博道成长智航(蓝线),对标中信成长风格指数,在此基础上做增强,去年9.24以来持续跑赢“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紫线)”。
博道久航(黑线),之前是杨梦管理,现在交给刘玮明,也是基于主动权益基金平均水平做增强,业绩跑的也不错。三季度,这两只基金规模增长都挺明显的。
范妍行业分散、个股分散,在富国基金复出后,基金走势和“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如出一辙,管的“富国稳健增长(绿线)”也持续获得资金流入,三季度份额又增长了11.6亿份,最新规模是104亿元。

(3)还有几只特殊的基金,三季度规模增长也明显。
,尤宏业管的“工银价值精选”主要买了央企开发商、物业等地产链相关股票,如果说地产行业中有哪些公司能活下来,大概率是它们。
也就是说,从基本面的角度出发,买“工银价值精选”要比买“地产ETF”胜率高,三季度这只基金份额从10.6亿份增长到71.1亿份,增长了60.5亿份,是所有主动基金中份额增长最多的一只。
三季报中,尤宏业看好地产行业触底。认为,不少相关行业供给端逐步出清,经营管理较好的龙头公司已经走出底部。

张学明管的“中欧景气精选”,挑选高景气的行业或个股,目标是“高增速的股票不管出现在哪个板块,只要是业绩够好,都力争‘没有偏见’地买到”。
中欧景气精选的持仓也比较分散,前十大重仓股的仓位都是2%+,买了新消费、AI、风电、创新药、游戏等,不少股票取得了翻倍以上的涨幅,基金今年涨了55.86%。
三季度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基金规模从3.5亿元增至41.9亿元。

最后也贴下被赎回较多的主动基金,不少基金三季度的收益也不差,应该是老基民“保本出”。

最后的话:
“懒猫全球配置”&“懒猫全球稳健”两个投顾组合已上线且慢APP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