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中欧峰会召开,重启务实沟通

文|杨帆 遥远 危思安 张念通

7月24日,第二十五届中欧峰会在北京举行,中方领导人与来访的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举行正式会晤。在峰会背景上,特朗普政策带来美欧关系扰动,中欧之间亦需通过对话解决彼此关切。在会晤成果上,中欧在气候变化与多边主义等全球性议题上达成多项共识,稀土出口管制的政策优化及中企出海有望缓解欧方在供应链安全与产业竞争力方面的结构性焦虑。在投资机遇上,中欧贸易今年以来开局良好,机械、车辆等行业拉动我国对欧出口;随着欧洲加速推进战略自主,其大规模财政支出计划有望带来机遇,能源设备、工程机械和关键材料或为中国企业潜在合作切入点。

▍7月24日,第二十五届中欧峰会在北京举行,中方领导人与来访的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举行正式会晤。

据报道,7月24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举行第二十五届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的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同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人民大会堂同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共同主持第二十五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从会议机制来看,中欧峰会作为中欧间最高层级的定期沟通机制,自1998年设立以来每年轮流在中欧举行,聚焦战略层面重大议题,上一次峰会于2023年12月7日在北京召开,此次中欧在时隔19个月后重启领导人会晤机制。

▍在峰会背景上,特朗普政策带来美欧关系扰动,中欧之间亦需通过对话解决彼此关切。

今年年初以来,特朗普政府持续对欧施压,跨大西洋关系日趋紧张。在经贸领域,特朗普多次威胁对欧盟加征高额对等关税,2025年7月12日,特朗普发布信函,宣布自8月1日起对欧盟进口商品征收30%的额外关税。7月24日,欧盟成员国投票通过了一项对总额930亿欧元的美国产品加征反制关税的措施,为谈判破裂做好反制准备。在战略领域,美国在俄乌战略上的反复立场与对盟友安全关切的忽视加剧了欧洲的孤立感,跨大西洋关系出现信任裂痕。中欧之间自2024年以来则在电动车、医疗器械等关键产业出现局部贸易摩擦,欧洲政治风向的右转也强化了其对中国所谓“去风险”的论调。相较于美国的单边主义行为,中国在国际关系中一贯表现出务实合作的态度,此次峰会可以为中欧提供重要的高层对话场合,有助于在全球不确定性上升的背景下,强化双方战略沟通,稳定中欧关系基调。

▍在会晤成果上,中欧在气候变化与多边主义等全球性议题上达成多项共识,稀土出口管制的政策优化及中企出海有望缓解欧方在供应链安全与产业竞争力方面的结构性焦虑。

据报道,本次峰会上中方提出未来中欧关系的三项主张,即坚持相互尊重、巩固伙伴关系,坚持开放合作、妥善处理分歧,以及践行多边主义、维护国际规则秩序。对此,欧方明确表示不寻求与中国“脱钩断链”,欢迎中资企业赴欧投资,强调中欧应在坚持多边主义、应对全球性挑战和推动和平解决地区热点问题方面加强合作,共同维护国际秩序与全球稳定。气候议题是本次会晤的突出成果,双方发布《中欧领导人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宣布将于COP30前提交覆盖全经济范围、符合《巴黎协定》目标的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NDCs),并共同推动大会取得积极成果;同时,中欧双方还将加强在能源转型、气候适应、甲烷排放、碳市场和绿色低碳技术等领域的合作,协力推进绿色转型进程。

整体来看,中欧在气候变化与多边主义等全球性议题上达成共识,但在经贸与产业方面的突破仍需在后续观察。展望后续,我们认为中方近期对稀土出口管制政策的优化或将缓解欧方在供应链安全方面的担忧;同时,中国企业“走出去”有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欧洲在产业竞争力方面的焦虑。

▍在投资机遇上,中欧贸易今年以来开局良好,机械、车辆等行业拉动我国对欧出口;随着欧洲加速推进战略自主,其大规模财政支出计划有望带来机遇,能源设备、工程机械和关键材料或为中国企业潜在合作切入点。

中欧贸易今年以来开局良好,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5年1—6月我国对欧盟进出口总额为3921亿美元,同比增长3.5%,其中我国对欧盟出口2675亿美元,同比增长6.6%。从细分行业来看,今年上半年我国对欧盟出口增量的前五大拉动项是未分类商品(或主要为小额包裹,HS98章)/机械(HS84章)/车辆(HS87章)/玩具(HS95章)/电气设备(HS85章),出口增长贡献率(以相关行业出口同比增量占中欧贸易整体同比增量比率计算)达30% / 18% / 10% / 9% / 7%。

展望后续,中欧合作或将迎来新范式,特别是在欧洲加速推进战略自主的背景下,其大规模财政支出计划有望对我国带来机遇,能源设备、工程机械和关键材料或为中国企业潜在合作切入点。能源设备方面,广义国防支出有望投向能源领域(含新能源发电、储能、运输等),或带动欧洲电力系统升级、储能项目建设、新能源装机等需求增长;工程机械方面,国产工程机械有望利用电动化等机会切入欧洲市场;关键材料方面,欧洲发展国防工业有望拉动对钨、钛等国防关键原材料自中国进口需求。

▍风险因素:

地缘政治形势超预期恶化;欧洲经济基本面超预期恶化;中欧经贸关系超预期恶化;欧盟贸易保护政策超预期加速推进。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5年7月24日发布的《海外政策时评(68)—中欧峰会召开,重启务实沟通》报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报告。

来源:券商研报精选

评论